鼓岭出新书啦!读它!

鼓岭是座“缘”来深厚的山

自然有缘,人文有缘

古今中外缘起万千

于是就有许多故事,许多精彩的故事

鼓岭出新书啦1.jpg

鼓岭风光。陈暖 摄(资料图)

鼓岭管委会联合福州日报社编辑出版

《缘起鼓岭》正式亮相

(海峡文艺出版社2025年9月出版)

打开书本,读下去,就会明白

你是打开了鼓岭故事的宝库

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“故事林”

 清风、薄雾、柳杉、石厝 

这四个关键词

就是《缘起鼓岭》的导读节点

从中可以解读出丰富多彩的内容

鼓岭的清风,是来自大海的天风,洗过闽江的潮汐,“经山林过滤后,形成凉风习习、不缓不急又不带任何杂味的鼓岭清风”。(《天赋鼓岭多瑰宝》)这是自然界的清风,也是情感层面的清风,又是文化境界的清风。

鼓岭的薄雾,那是弥漫在鼓岭天地间的温润。书中文章让读者透过聚散如画的淡淡薄雾,清晰看到鼓岭不凡的历史和发生过的传奇故事。

鼓岭出新书啦2.jpg

鼓岭山道。罗南军 摄(资料图)

鼓岭有成片柳杉,郁郁葱葱。这是将鼓岭视为“第二故乡”的国际友人,因地制宜将鼓岭到处可见的柳杉,种在宅门口,作为家的标识。柳杉代表鼓岭文化的个性:生态、宜居、开放和融合。

鼓岭石厝,则是打上鼓岭地域烙印的古建筑。“福州古厝”是世界的文化遗产,而鼓岭石厝,就是其中最具“国际范”的一类。书中石厝、古厝,是古往今来人们居住的空间。其中有一段时间,是众多外国人避暑的空间。文章标题告诉我们,这里住过“加德纳:情牵鼓岭传佳话”“柏龄威:农业教育拓荒者”“福益华:网球场上结情缘”“蒲天寿:心之所向即故乡”“柯志仁:鼓岭打虎‘洋武松’”“蔼树棠:‘天儒’无论东与西”“穆蔼仁:情谊跨越太平洋”“林查理:鼓岭出发散大爱”“谢弥沈:禅臣别墅由来早”……

清风薄雾,滋润着古往今来的万千生灵;柳杉石厝,见证着鼓岭的繁荣与复兴,也见证着福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鼓岭的“集体记忆”是这本书的厚重底色。那些个体记忆,汇成“鼓岭缘”的集体记忆,就是“文化自觉”;透过记忆,了解文脉,成为“文化自信”;传承文化基因,赓续文脉,正是“文化自强”。

鼓岭有股“本洋”(本地)的乡土气。大北峰衍东南,古已成岭,称“古岭”;古岭迆东南,是为鼓山。古岭鼓山,如兄如弟,一鼓作气,古岭也随之姓“鼓”,成“鼓岭”。

但鼓岭又很洋气。自从百多年前伍丁先生“发现”这处世外的古岭,而后许许多多来福州的外国人,夏天就选择到鼓岭避暑。其中好些小孩,在这青山绿野里和当地小朋友结伴玩耍,鼓岭的“土语”,也成为他们的方言,有的到老还能深情呼唤“guliang”。(《鸿雁万里飞邮局》)

鼓岭还充满和气。当年在鼓岭避暑的外国人,与当地居民同呼吸,共饮水。他们的“洋乡愁”,就在题刻着“外国本地公众水井”的古井酿就,水中映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缩影。

鼓岭是福州乃至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,中西避暑文化与山水风光、民俗风情完美融合,形成鼓岭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友情“朋友圈”,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,民相亲在于心相通。”感人至深的鼓岭缘,见证了中美民间友好交流。30多年来,“鼓岭之友”和中美各界人士深入挖掘鼓岭故事,持续传播鼓岭文化,架起了跨越时空的中美中外友谊桥梁。

鼓岭是世界的。早在百多年前,鼓岭就是福州人和国际友人和谐生活的“地球村”,至今还是中外文化交往的重要平台。这个独特的开放性空间,是生态优良,是时尚新潮,是诗和远方。

浏览这本书,你就知道

为什么鼓岭是福州传统文化与

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象征

是福州这座古老而现代城市

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

鼓岭出新书啦3_副本.jpg

如果《缘起鼓岭》是连续剧,那贯穿在其中的主线,就是鼓岭文化中“相互的爱”—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生活、工作在一起共同形成的珍贵感情。许多原来在鼓岭生活过的外国居民,都珍藏着鼓岭的旧信封和老照片。解读它们,那又有多少鼓岭的缘分故事和乡愁?!正如穆言灵的期待,“我们能重新相聚鼓岭”,而“鼓岭故事”还在继续书写着……

鼓岭缘版权所有

闽ICP备2023012648号-2